在線教育對地域的打破,對成本的降低確實仿佛這本身就是一場革命。然而,我們期盼的革命并沒有爆發(fā),原因何在?
很多人都在講在線教育爆發(fā)在即,現(xiàn)實是這個在即似乎有點姍姍來遲,羞羞答答。自在線教育自High以來,用雷聲大雨點小形容恐怕并不為過。在線教育當然會是未來教育的一個部分、一種形式,但談顛覆傳統(tǒng)教育實在是違反常識的無稽之談。隨便舉兩個例子,由Dr. John Sperling于1976成立的 University of Phoenix (鳳凰城大學)是美國最大的在線學歷教育私立大學,在全球有近40萬人在線上完成各種degree和非degree program的學習。76年到2014年,比我們改革開放的時間還長,好像也沒見它顛覆了美國的傳統(tǒng)教育,也沒見人家喊要顛覆美國的傳統(tǒng)教育。
再舉一個例子,最近在國內火的不行的coursera。Coursera是由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吳恩達和達芙妮·科勒聯(lián)合創(chuàng)建的一個營利性的教育科技公司。也已經有16年的歷史,比新東方稍稍年輕一些,比國內大部分培訓企業(yè)年長許多。 Coursera與多家大學合作,開展在線免費課堂。截至到2014年,Coursera上有來自200國家的超過400多萬人注冊。他們至少注冊過一門課堂,盡管有幾百萬人注冊過課堂,但完成率僅是7-9%。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閑的無聊,也曾經注冊過一門MBA的課程,但是沒有完成。在線教育對地域的打破,對成本的降低確實仿佛這本身就是一場革命。然而,我們期盼的革命并沒有爆發(fā),原因何在?
圖片1:鳳凰城大學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在線學歷教育機構近40年的運作值得國內做在線教育的人們學習和思考。
人類行為的啟動需要的第一個條件是解決動機(motivation)。在線教育之所以并不像很多人鼓吹的那樣風生水起,火爆異常,一個主要原因是:叫賣者鮮有從學習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計課程,挑選內容。相反,以叫賣者為中心,大聲疾呼,我們有這,我們有那。比如:我們用白板授課,我們用ipad授課,等等。其實你用什么技術手段授課對學習者來說并非核心。即便能起到作用,也不過是宣傳的一種噱頭。你帶著一群漂亮的姑娘推銷給一位gay客戶,無論姑娘們軟硬件如何優(yōu)異,客戶給你的反饋恐怕只有四個字:無動于衷。因為你根本沒有解決他的動機問題。人家不是來找姑娘的。
同樣,學習者之所以要學習的動機的核心不在你用什么樣的技術呈現(xiàn)授課的內容,而在于你的授課內容本身能否直擊客戶的芳心(蠢心)--即痛點。因此,用白板還是黑版只停留在“術”的層面,賣方層面,打動人類學習的“道”是教育的本質(就學習行為而已,首先要解決動機問題),無論技術如何發(fā)展,人類學習的“道”永恒不變。 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講就是,你沒有互聯(lián)網思維。你做的是互聯(lián)網的買賣,然而思維卻還是傳統(tǒng)思維。你穿個“在線教育”的馬甲,客戶一樣認得出你來。結論是:在線教育的核心是賣方從買方(學習者)的角度去設計課程內容,打到客戶痛點,解決學習動機問題,然后通過其他輔助手段催生在線教育的春天真正來臨。
圖2 人類的動機可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升職、獲獎啊等屬于外部動機,滿足感,自豪感,成就感則屬于更高層面的內部動機。
最近讀了一本《史玉柱自述》,在書中他概況了網絡游戲用戶的“八字需求方針”(p.107-117)。即:榮耀;目標;互動;驚喜。人類喜歡玩,因此網絡游戲公司很火爆,然而并非所有的網絡公司都火爆。盡管人類喜歡玩的天性解決了動機(motivation)的問題,然而開始游戲后能否黏住客戶才是關鍵。對比一下在線教育,很多賣方連學習者的動機都沒解決,還談什么黏性,不是無稽之談嗎?人類天性本來就不喜歡學習,那怎么辦呢?史玉柱老師的八字方針能給我們很好的啟發(fā)。榮耀、目標、互動、驚喜,這八個字解決的是游戲玩家從內部動機到外部動機的各種問題。在線教育一樣可以從動機(motivation)、目標(objective)、互動(interaction)、評估(assessment)、課程體系(course)五個方面入手從買方角度設計課程。從內容到形式,根據(jù)客戶喜好,而不是企業(yè)領導偏好和經驗,贏得客戶芳心。俞敏洪老師堅持新東方以內容為為王的思路是正確的,而以白板或者黑板或者黃版吆喝的人們,可以歇歇了,因為你賣方思維本身已經讓你出局了。
圖3 內容為王。無論哪個時代,教育真正能打動客戶的永遠是優(yōu)質的內容,而不是形式。
在線教育要解決的第一問題是學習者的動機問題(motivation)。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分,學習可以分剛需和非剛需。剛需有可能是被動的(為了好工作,為了好薪水,為了好老婆,被迫學習,進步,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也有可能是主動的(學習型人才)。被動學習型的人比較多,主動學習型的人相對要少。非剛需的學習者可能是一種愛好,填補無聊,或者跟隨人群。從難度上來說,在線教育產品研發(fā)的順序應該是:1)剛需-主動學習型人群,2)其次是剛需-被動學習型人群,3)最后才是非剛需-興趣愛好型人群。粉筆網之所以失敗的原因就是它是賣方思維,沒有買方,又不生產買方需要的主動被動需要的內容,死掉是必然的。后來他們的人馬轉做猿題庫,找到了1)和2)類人群,算是解決了學習者動機的問題。國內其他做在線教育的大大小小的機構,如果解決不好學習者動機的問題,無論你技術有多花哨都沒用。不是死在今天,就是明天。
圖4 猿題庫在解決了學習者的動機問題之后才開始有了起色,他們可能還在試模式,模式成功后可以迅速復制到其他有剛需的教育產品上。
根據(jù)社會學的發(fā)展研究成果,一個國家越富裕,人們用于精神愉悅方面的投入就越高。這一社會學規(guī)律告訴我們,學習型社會是未來中國的大趨勢。國內在線教育不是沒有需求,而是需求會越來越旺盛。主動學習型的人群會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低。年齡的增長與主動學習的動機成正比。你在公共場所觀察一下就能得出結論,一般看書學習的,大部分是中年人,這部分人大部分事業(yè)小成,是主動學習型人群的主流。因此針對這部分人的在線教育產品我是比較看好的,比如國內優(yōu)米網就在做這個人群。而反觀K-12在線教育一直不慍不火,據(jù)說學而思做了多年的K-12在線課程依然盈利困難,原因就在于K-12的小伙伴們沒有主動的學習動機。未來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誰在移動終端解決、抓住了學習者的動機誰得天下。
圖5 優(yōu)米網利用國內一線企業(yè)家來帶動它的產品,一線企業(yè)家的經驗很準確的擊中了它的目標客戶,客戶痛點得到解決,所以我看好優(yōu)米網。
在線教育要解決的第二問題是學習者目標問題(objective)。目標太大或者沒有目標對于學習者來說都是噩夢。就好比我們現(xiàn)在不怎么提解救全人類了,也不怎么提為了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奮斗了,目標太大么,就等于沒有目標。在線教育的產品需要為學習者設立小階段性的目標,通過實現(xiàn)目標讓學習者產生“榮耀感”,或者叫“成就感”。以網絡游戲“闖關”的形式“挑逗”學習者挑戰(zhàn)自己,通關獲獎。一個名叫英語流利說的APP就設計了通關,不過可惜通關設計的沒有含金量,你用幾次很快覺得無聊,便不再使用了。在線教育產品分階段的目標要按照學習者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特點設計關口的時間與內容長度與容量。必須得反復試錯,從學習者那里得到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出最佳時間與內容量出來。利用游戲里面的“榮耀感”設計課程是開發(fā)在線教育產品的產品經理們必須考慮的。
圖6 從幾款主流的詞匯APP的設計看,大部分對于學習單詞的目標設計都比較簡單。沒有太多認知原理在里面。(Reference:多知網 http://hairshecomes.com/article/5423.html)
在線教育要解決的第三個問題是學習者與課程設計者以及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問題(interaction)。解決了動機問題、又設計好了目標,解決了成就感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互動的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要問一個問題:為什么要互動?不互動不行嗎?新東方的大班互動是相對較少的,不是一樣很好嘛。互動這個教學行為的設計的根源講起來很長。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講,教學圍繞著兩個核心在轉:1)教什么(what的問題)2)怎么教(how的問題)。
關于怎么教,無論中西有兩種教學法,一種叫演繹教學法(deductive way of instruction)。通俗點講就是教師把所要教授的知識點演繹給學生看,所以就是教師中心的教學法。新東方的大班就是典型的演繹教學法,老師講,學生聽,互動不多。國內大部分的傳統(tǒng)教育也是這種演繹教學法。如果你非要問,演繹教學法誰發(fā)明的?那我可以告訴你,演繹教學法的根源是行為主義。什么是行為主義?簡單講是一種哲學思想。行為主義認為人類學習是通過刺激-反應機制實現(xiàn)的(給狗骨頭的實驗大家都很熟悉)。因此要教學就是老師示范,學生模仿。不需要與學生互動。
圖7 行為主義是教學演繹法的認識論(哲學三大分支之一)根源。有什么樣的認識論,就有什么樣的教學法。
那么你很自然就想問,除了行為主義還有多少種哲學思想影響了教學方法?按照各種學說的發(fā)展順序,從上個世紀初到現(xiàn)在一共有三個主流哲學思想影響了教學活動的設計。先是行為主義,然后是認知主義,最后是建構主義。我不打算在這篇文章里面詳細的介紹這三種哲學思想。簡單通俗講,行為主義鼓吹以教師為中心,不相信學習者的主動性。而后面兩種方法一個比一個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因為他們相信,人類學習的效果是建立在每個個體獨特的經歷和經驗之上的。因此后面兩種哲學思想提倡教師作為引導人大量與學習者互動,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習者學會。只有學習活動的發(fā)生(learning)并不能保證學習者對知識的習得(acquisition)。在線教育之所以提倡互動是受哲學理論的影響。目前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歸納教學法(inductive way of instruction)是符合越來越個性化的學習者的。從年齡段來說,年齡越小注意(attention)能夠集中(focus)的時間就越短。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按照學習者自己的愛好來設計課程內容的話,課程完成率低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圖8 互動能夠讓每個參與學習的人融入到學習的活動中,并通過活動中自己的思考學習到新東西。被動的接受型學習只有學習活動,但有沒有習得很難說。
在線教育要解決的第四個問題是如何科學設計評估的問題(assessment)。大部分在線教育的課程是沒有評估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即便有,大部分也是簡單粗暴。評估是個技術活,是個交叉學科。涉及到定量研究方法,也離不開有經驗的專家做一定程度的定性研究。 評估技術,按照西方的標準一般分兩種:1)formative assessment 和 2)summative assessment。所謂formative assessment 通俗點講就是“堂中測”,就是在學習過程中設計大大小小的測試,測試學習者對已經學過內容的掌握程度。具體測多少次,多久測一次,要根據(jù)不同課程,從學習者那里反饋回來的數(shù)據(jù)做定量分析之后,通過不斷試錯,最后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點。所謂summative assessment 通俗點講就是“終考”啦。最后的那個大考試就是這個啦。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為什么要設計“堂中測”?原因也是很簡單的,你不能學到最后了一測,發(fā)現(xiàn)效果不好,再重新學嗎?所以“堂中測”的目的就是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修改課程,以達到學習的效果。評估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課程,評估的設計一定是不一樣的。這樣看來,國內不少在線教育在評估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的確乏善可陳,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
圖9 課程設計(curriculum)、教學(instruction+learning)、評估(assessment),三者結合起來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習者取得習得(acquisition)的效果。
在線教育要解決的第五個問題是如何科學設計課程的問題(course)。Course和class 是兩個東西。Class 是短訓班,而course是按照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設計出來的符合特定年齡段學習者的特定的系列classes。 這個course本身的課程有內在的語言習得規(guī)律,不是簡單的基本教課書的拼湊。Class相對容易,但是設計course需要具備專業(yè)知識,并要求課程設計者要有定量研究的思維方式。比如華爾街表面是用人機對話的方式打敗了很多用外教的同類機構,因為用機器的成本顯然低于用大活人,對吧?可是,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術”的層面。學習者不是傻瓜,如果它的人機對話效果不好,恐怕也不會活這么久。華爾街真正值錢的是它機器里面的符合語言習得規(guī)律的模塊課程內容(module-based content)。Content is king. 內容才是王道。最厲害的是它的模塊是一個course,而不是一個簡單的class。也就是說,它提供給用戶的是一個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個止痛藥。Class可以用來讓學習者體驗爽的感覺,但無法保證學習者的習得效果。因為語言的習得從根本上講無法速成。根據(jù)喬姆斯基等眾多語言學家的研究,小孩子在2歲之前大約經過近7000小時的聽力練習才能基本用詞、短語組成符合本國語言法則的表達。那么你學一個20小時的口語班(class)就夢想說一口流利的外語,聽懂鬼子們的話,不是胡扯是什么呢?
圖10 Course是做教育的思路;class 是做培訓的模式。教育和培訓并非水火不容。教育一般包含幾個目標:技能習得;價值觀的塑造;行為的改變;思維方式的形成。而培訓一般來說主要是目的是解決某種技能的需求,對價值觀、行為是否改變、思維方式是否改變涉獵不多。
綜上所述,一個更容易成功的在線教育課程需要用MOIAC模型來設計,用互聯(lián)網思維從客戶入手收集大數(shù)據(jù),依據(jù)大數(shù)據(jù)不斷改進課程的形式和內容,形成一個閉合循環(huán)。傳統(tǒng)的企業(yè)決策是領導拍腦門拍出來的,未來移動物聯(lián)網時代,偉大的企業(yè)決策來源于用戶反饋回來的大數(shù)據(jù)。企業(yè)根據(jù)大數(shù)據(jù),快、靈、準、狠的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樣的企業(yè)才能不斷通過革自己的命,跟上客戶需求的變化節(jié)奏,立于不敗之地。在可見的未來,誰抓住了移動終端的客戶的芳心,誰就是老大?;ヂ?lián)網移動終端時代的在線教育閉合循環(huán)決策機制的整個流程如圖11所示。
圖11 閉合循環(huán)型研究型公司。一切從客戶需求出發(fā)。從這個層面講,企業(yè)做CRM(客戶數(shù)據(jù)管理)只是第一步,真正有意義的是對客戶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研究,以及研究結果對未來企業(yè)改變的指導。
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偉大企業(yè)需要具備研究型/研發(fā)型思維(research-based way of thinking)。而做到具備研發(fā)型思維并不容易,因為這種思維往往效果來的相對比較慢,并不能立即看出效果,因此很多的管理者并沒有恒心和信心真正用研究型思維去經營企業(yè)。換句話說,研究型思維是一種基因。國外很多偉大的公司仿佛天生具備研究型思維,其實并非偶然。人類認識世界本來就是要么演繹,要么歸納。研究型公司歸納為主(大數(shù)據(jù)歸納法),傳統(tǒng)企業(yè)演繹為主(企業(yè)根據(jù)經驗做決策)。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之所以要求公司要更多的具備研究型思維(歸納法),根本原因是我們服務的客戶很花心,變心比換襯衫換的還快,如果企業(yè)不注意從大數(shù)據(jù)歸納出客戶的各種拐騙的大趨勢,那么你被趨勢淘汰就剩下時間長短的問題了。
文/范亞飛(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教育學碩士,研究認識論與教學法,對在線教育、留學申請與留學備考有濃厚研究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