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磊再三強調:“不是說AI沒有用,而是投入10億還不夠。”
文|孫穎瑩
去年12月中旬,圈內最直言不諱的學霸君創(chuàng)始人兼CEO張凱磊憑借多鯨資本年會上的發(fā)言,站在了當時輿論的制高點。
張凱磊說了一句話:AI沒有用。
在業(yè)內多家開始以AI作為宣傳噱頭的時刻,張凱磊的話似乎在給友隊潑冷水,仿佛給試圖利用AI改變中國教育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注入一針強“退燒劑”。
但,沒有人關心張凱磊為什么說“AI無用”。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睆垊P磊很是無奈。
在多知的采訪中,張凱磊再三強調:“不是說AI沒有用,而是投入10億還不夠?!?/span>
除此之外,學霸君官方亦對多知透露:目前學霸君1對1注冊用戶總數近500萬人,擁有近4萬名老師,付費用戶5萬余名,簽約續(xù)費率達87%,半年流水近5億元,2018年流水總額達10億元+。
對張凱磊去年年初的另一番“年底保底營收10億”的言論做了證實。
多知亦觀察到,學霸君今年已經從望京幾處寫字樓,匯總至位于酒仙橋中路的瀚海國際大廈,占據大廈共計3層的位置。所有的辦公桌從整體的“綠色低碳環(huán)保風”轉換成“鮮紅色的昂揚進取風”。
學霸君,或許要進行新一輪的奮發(fā)。
(學霸君創(chuàng)始人兼CEO張凱磊)
不是AI沒有用,而是投入遠遠不夠
“不是說AI沒有用,而是目前投入的力度遠遠沒達到它能夠規(guī)模發(fā)揮作用的時候。需要投入更多,才能明白為什么孩子學不會,學不會的原因在哪里?!?/span>
這是對當時那句惹爭議的“AI沒有用”的闡述。
事實上,張凱磊之所以提出這番言論,是因為他看到了一個現實:“目前AI能夠做好的唯一地方就是輔助老師教學、完善備課。”
盡管精準匹配、推送成為了業(yè)內流行的宣傳標語,但這些在張凱磊的視野里,還遠遠做的不夠。
“即使是頭條這種擁有在線最好技術的公司,也并不能過做到推送的每條新聞你都想看。他們的精準程度可能只能做到70%、80%,但這些跟你的切實利益并沒有關系,所以你覺得OK?!?/span>
張凱磊強調,在教育環(huán)境中,絕對不能忍受只做到70%、80%,不夠準確就意味著學生的分數達不到預期。
“而且,教育的復雜程度要比推送新聞高2-3個等級?!?/span>
這兩年,AI毫無疑問成為教育領域出現頻率最高的技術詞匯。教育行業(yè)亦在從“教育+互聯(lián)網”的概念向“教育+AI”轉變。幾乎每一家在線教育公司,以及布局線上的線下品牌,都在提AI。
但張凱磊告訴多知,現階段作為教育企業(yè)最重要的,是要理性的看到并且承認AI的不足,將其用在AI能夠做好的環(huán)節(jié)上,而不是一昧的吹捧AI萬能。
“我們今天依舊對大腦如何記憶的原理不了解,對于如何思考不明白。我們也解釋不明白為什么時隔很久,學生可以記住老師上課時講的那個笑話,但是記不清楚老師對于某個知識點的講解?!?/span>
正是基于這些不懂、不明白、不了解,也促使張凱磊選擇進一步對AI進行探索。
在他看來,不論是光、傾聽、注視還是雙向交流,本質都可以歸宗為一種電磁信號。“為什么不直接在腦部植入一個電磁信號,讓所有事情都記清楚,讓記憶肌肉自己進行訓練達到預期的記憶效果呢?”
或許這句話理解起來有些抽象。但張凱磊認為,學習最大的痛苦往往就在于諸如背單詞這種長期的、重復性的、枯燥的練習?!八源蠹視x擇放棄學習?!?/span>
而通過技術手段讓記憶肌肉進行自主訓練,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記憶困難、背誦困難的學習壓力。
“如果可以讓全世界的整體學習力提升一大截,在AI層面整個國家投入1000億美金都不算多?!?/span>
這是張凱磊對于AI用于腦科學研究、有效提升學習力的未來可期態(tài)度。
搭建技術團隊500名,“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事實上,追溯學霸君的發(fā)展就會清楚的認知,這是一個帶有強技術基因屬性的公司,而張凱磊也是一個始終認為教育本身就應該自帶科技屬性的創(chuàng)始人。
“AI無用論”的言辭,跟學霸君的匹配程度實在是不算高。
多知了解到,自學霸君成立以來,其探索就跟技術脫離不了干系:從大數據的題庫起步,引進AI工程師,探索AI高考機器人,嘗試自適應學習、開發(fā)智能手寫板等硬件……
為了對這些技術手段應用的更加得心應手,現如今,學霸君還組建了一支500人左右的技術團隊。
如張凱磊多次反復強調的內容永遠是核心競爭力、產品是影響教培行業(yè)走向的關鍵,學霸君的技術動作始終離不開對于課程標準化、體系化、控制品控、賦能教師的探索。
關于內容體系的構建,成了學霸君AI+教育的第一步。
據介紹,學霸君構建了四級知識圖譜,并進行五星難度分級,使教學邏輯與方式標準化。在教學端,教師可以按照系統(tǒng)計算出的學員薄弱知識點和學習能力為其針對性地講解系統(tǒng)匹配出的題目。
而這個實現,得益于學霸君在基礎性的數據分析采集上的積累。
這一說法同樣在學霸君提供的數據中得以證實:目前學霸君APP有9000萬用戶、100億次搜題數據、600萬次老師在線答疑和學生課堂反饋數據。
接下來,如何將技術賦能學霸君核心1對1業(yè)務,體現個性化、針對性輔導,是學霸君AI+教育探索的第二步。
學霸君告訴多知,學霸君1對1為了精準定位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而匹配適合學生長期發(fā)展的個性化學習方案,采用了切片式課程和關卡式教學設計;與此同時,學霸君1對1的授課模式是互動直播的“面對面”方式;借用手寫識別技術、機器學習、知識圖譜整合、大數據建模等多項技術,還原學生學習行為軌跡;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刻畫學生的個體行為特征,進而針對每個學生的特定需求實現差異化的教育供給。
如何構建學生、教師、家長三者的學習閉環(huán),使每一位教學主體參與其中,是學霸君AI+教育探索的第三步,也是其正式切入智能硬件賽道的第一步。
學霸君介紹,從學生及教師的角度,學霸君開發(fā)的“智能手寫板”可以時時同步學生和老師書寫筆跡,學生所寫老師即可見;同時該手寫板也可保存電子課堂筆記,由此形成學情分析報告,有效管理學生學習情況,并據此定制針對性學習方案;系統(tǒng)反饋作業(yè)批改結果及錯因分析,可幫助學生了解知識點掌握情況,有的放矢鞏固練習。
在家長端的探索,是張凱磊認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我們的目標就是通過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出人頭地,教好了孩子家庭就會幸福。我們的使命也永遠不會變,就是讓每個家庭為每個孩子感到驕傲?!睆垊P磊表示。
圍繞這一目標,學霸君的“智能手寫板”設計中,可以匯總學生聽課情況及老師課堂點評,讓家長了解課堂教學過程,使教學效果透明化;家長也可以同時下載手機端App與孩子同步聽課,觀察孩子上課的狀態(tài),隨時隨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對于AI,張凱磊表示要繼續(xù)探索,一點一點去做,他用胡適的話來說是“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從足夠長的時間來說,在線教育一定會贏”
誠然,張凱磊抓住了在線教育興起時的勢能和機會,然而行至今日,他也難免開始有些焦慮。
他坦言,2013年當一批批在線教育公司涌進K12賽道的時候,他們的初心很簡單,通過技術對傳統(tǒng)線下輔導進行變革,但大家現在都有些迷茫。
出發(fā)時意氣風發(fā),而今競爭加劇,這是在線教育創(chuàng)業(yè)者共同面臨的問題,投資人也發(fā)出了類似的感慨。
頭頭是道基金董事許維在其個人公眾號上發(fā)文稱,在線教育,在經歷了3年高歌猛進的投資熱潮后,今年似乎變得平靜許多。今年Q1,教育行業(yè)總體投資規(guī)模只有去年的1/3水平。背后的原因也很簡單,幾年過去了,絕大部分的在線教育公司仍然難以盈利,哪怕是已經達到了極高營收體量規(guī)模的公司也是如此,冷冰冰的現實不得不讓投資人變得謹慎起來。
許維從最抽象的角度分析稱,在線教育的困局在于“成本+費用>LTV”,大部分人的關注點都在費用上,覺得是獲客成本高導致的虧損。但是,最致命的問題其實是LTV不夠大。
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張凱磊則表示:“可能現在還是沒辦法達到我們起航時想要達到的高度,但我們還是要繼續(xù)做下去,因為這條路的終點我們都看得見?!?/span>
這個高度,也是張凱磊一直倡導的,真正用技術驅動,進行自適應匹配學習的美好愿景。
“從足夠長的時間來說,在線教育一定會贏。”
張凱磊依舊慶幸,自己生在了讓在線教育變革中國傳統(tǒng)教育,最好的時代。他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前途是曲折的”。(多知網 孫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