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勇敢地面對失利,終有一天它會成為你勇氣的勛章。

復讀人生的AB面:經(jīng)歷五次高考的“社會精英”

2022-09-11 18:14:00發(fā)布     來源:成長的可能    作者:張蔚斐  

  文|張蔚斐

  《我的高考笑忘書》

  來源|成長的可能

  九月,意味著新學期的開始,但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他們的新學期要來得更早一些。

  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后,“復讀”成了一部分考生的選擇,紀錄片里援引數(shù)據(jù)稱,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shù)為1071萬人,其中復讀人數(shù)達242.2萬人,占考生總?cè)藬?shù)比例的22.679%。在知乎首檔高考紀實人物訪談節(jié)目《我的高考笑忘書》的第三集中,鏡頭聚焦到了三位高考復讀生的身上。

  現(xiàn)在的他們,是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社會精英,高流量的自媒體博主、大學副教授、高級總監(jiān)…… 但他們卻有一段共同的經(jīng)歷——復讀。

  他們之中,有復讀三年、也有高考五次,對于他們來說,重來一次還不足以畫上心滿意足的句號,面對質(zhì)疑和迷茫,他們堅持下來的動力來自于哪里?直面失利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復讀失敗,還要再重來嗎?

  從高考失利到逆風翻盤,他們的故事里藏著堅持、勇氣和力量,值得關(guān)注。

  #1

  選擇復讀,要有重復失敗的勇氣

  在做出“復讀”的選擇時,意味著面對很多不確定性。比如,很多人的復讀并不能一次成功。紀錄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全都經(jīng)歷了多次復讀和高考。反復體驗失敗,是怎樣的感受?

  楊有才在2000年第一次參加高考,468分,距離分數(shù)線476差8分。高考失利后,他復讀了兩年,現(xiàn)在是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心理學博士。“明明學得很好,但是考不好,物理書從頭到尾都會背,任何一個地方我都知道在多少頁。”不知道為什么考不好,也讓他心態(tài)崩潰。

  復讀的環(huán)境和他想象中不同,120多個復讀生擠在一個教室里,中間只有一條過道。他身邊的同學有570分的,也有590分的,他們因為志愿沒填好而復讀,讓楊有才作為一個沒過本科線的考生而倍感壓力。

  “當時我應該是患有考試恐懼癥,但凡是需要在限定時間里面完成的事情,我都會非常的恐懼。”2001年,楊有才再一次參加高考,成績比第一次還低。

  他選擇把心情記錄在日記里排解愁悶,“整整兩年,我?guī)缀跏巧钤谝粓F迷霧里。”

  002WechatIMG25041.jpeg

  張一卿同樣有復讀兩年的經(jīng)歷,現(xiàn)在是西安外國語大學在讀學生,也是視頻博主。她回憶起自己的復讀狀態(tài),是“抱著自信而上,志在必得。”高二時,她獲得了學校電影節(jié)的獎項,這也讓她萌生了參加藝考、成為導演的夢想。她覺得自己找到了夢想,這就是她想要為之奮斗終身的事業(yè)。

  003WechatIMG25042.jpeg

  但是,她并沒有報藝考班。“當時覺得藝考是讓我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世界的看法,但是培訓班教給我的是面試的方法,我該跟老師說什么讓她去喜歡我。我覺得這不是我去藝考的初心。”三次藝考,她與北電、中戲、上戲、中傳失之交臂。

  “第三次高考仍然失敗之后,我就感覺到我的內(nèi)心有一絲羞恥掠過。這種感覺是我特別不能接受的。你也能聽到身邊的一些聲音,包括‘你看她不上藝考培訓班,不上文化課,果然。’”

  張一卿并不認可這樣的聲音,她有一年時間沒有和朋友交流,每天去24小時營業(yè)的肯德基刷題。“但凡這一年我沒有那么努力,我也不會絕望。”

  004WechatIMG25043.jpeg

  大魚復讀三年,相似的是,他在復讀后的成績也不如第一年,距離分數(shù)線又差了二三十分。復讀第三年,大魚決定逃離以前熟悉的環(huán)境,選擇了寄宿學校。

  “對自我的懷疑,會不停在腦子里轉(zhuǎn),沒法把它排除掉,專心地去做你想做的事。”大魚說。那一年,就連原本支持他復讀的姥姥也說,不然就回家做服務員吧,也挺好的。但他依然不想放棄。

  復讀中的一門重要學問,就是反復“體驗失敗”,在一次次失敗中站起來,需要莫大的勇氣。

  #2

  從壓力中感悟人生,找到內(nèi)心力量來源

  復讀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高壓時刻,學習壓力、經(jīng)濟壓力、外界的看法,都有可能使復讀生對自己產(chǎn)生逼迫。適當?shù)膲毫梢詭磉M步和成長,但壓力過度時,往往會適得其反。

  高考復讀是這部分學子人生中很特殊的一段經(jīng)歷,很多人選擇全力以赴,除了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越是這樣,越有隱形的壓力牽制前進的步伐。如何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壓力呢?找到心里的力量來源很重要。

  楊有才選擇的是宣泄壓力。

  楊有才出身于農(nóng)村家庭,高考是他最好的出路。第三次高考失敗后,他忍不住回家大哭一場。母親雖然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但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安慰他,給了他力量。

  “在你沒有辦法去解決這個困難,這個困難又給你自身和家庭造成負擔的時候,自己身上就感覺會有責任。到極點的時候非常崩潰、會哭。但是有宣泄和沒有宣泄差別很大,再次回去后,成績會好很多,開始良性循環(huán)。”楊有才說。

  幸運和勇敢是綁定的,越勇敢越幸運。所有面臨高考失利的人,一開始都會懼怕困難、懷疑自己,但是相信自己很重要。“直面自己的不足,公開和家人好友宣泄情緒,大家并不會覺得你有多不堪,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候。”楊有才總結(jié)。

  大魚選擇的是讓意志“回血”。

  大魚面對多次復讀失敗的壓力時,最初選擇的方式也是靠意志力強撐。“那時候強扭著自己去燃燒自己的意志,燒到負的也無所謂。”

  但是兩次復讀失敗的經(jīng)歷讓他開始重新思考,是否需要換一條路。“最后一年,我發(fā)現(xiàn)我需要一個東西幫我回血,恢復意志。我去游戲機店買了一臺我一直想要的游戲機。”

005WechatIMG25044.jpeg  

  剛開始,他還是很緊張,怕自己因為游戲機耽誤了學習,但后來,他發(fā)現(xiàn)游戲機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可以安慰自己的東西。“我可以駕馭它,玩完之后我感覺我很放松。再讀書的時候我能非常高效。”

  復讀第三年,大魚的心態(tài)終于趨于平穩(wěn)。他形容自己與復讀就像手捧沙子,當你終于知道要捧著它而不是抓緊它的時候,好像就是走出失利的時候。

006WechatIMG25045.jpeg  

  張一卿選擇了旅行。

  第三次高考失利的張一卿也面臨著選擇,她帶著僅存的1685元獨自踏上了去西藏的旅途,并拍下了視頻發(fā)布在網(wǎng)絡上,這給她帶來了大概十萬的粉絲。

  “我又找到了力量。就是覺得我之前那么努力,它在我想要的那個結(jié)果上是沒有結(jié)果的,但是生活總會給我一些另外的獲得。我心里的信念堅持是被認可了的,特別幸福和自洽。”

  面對廣闊的大自然,她覺得一切委屈和失望的情緒都是那么渺小。

  在回程路上,張一卿看見身后漫天夕陽,她突然意識到復讀的第三年,一次都沒有看過夕陽。“我從來沒有抬起過頭。我要把我人生中所有錯過的夕陽全都補回來。”她意識到,她的人生,想要的不是那一份考卷,也不是那個學校,她想要的其實是快樂。

  007WechatIMG25046.jpeg

  #3

  從高考失利中汲取的力量

  對于故事中的主人公來說,高考失利給他們帶來了什么?

  現(xiàn)在的他們都各自走上了理想的人生道路,提起高考失利,也有了更多感悟。

  張一卿在西藏之行后,進入西安外國語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學習,一年后,她的作品《嘣》獲得FIRST影展超短片單元人氣短片獎,現(xiàn)在的她是一名視頻博主。

  楊有才在東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專業(yè)畢業(yè)后,通過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讀心理學,目前,他專門致力于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神經(jīng)學和運動干預研究,并回到復讀的高中做心理學講座。

  復讀三次的大魚被天津商業(yè)大學錄取,今年5月,他成功升級為父親,除了傳媒公司高級客戶總監(jiān)、奶爸的身份之外,他還是知乎游戲領(lǐng)域的優(yōu)秀答主。

  透過他們的經(jīng)歷和體會,我們會發(fā)現(xiàn),高考失利或成功都不是人生的決定性因素,還是有很多可能性在等待著我們。它也許給很多人帶來了痛苦和迷茫,但也有很多人從中獲得了力量。

  他們的人生軌跡在提醒我們,高考不是終點。

  “當你高考失利以后,你會在你十八九歲時這個年紀停下來思考很多東西,你思考清楚的這個東西它不僅是應用于你十八九歲,它會應用于你的一生。只要你能夠走出來,不要陷在那個里面,你一定會獲得一種力量。那種力量是‘我可以’的力量。”張一卿說。

  “高考不僅是高考,它是一個能夠讓你羽化成蝶的機會。當你勇敢地面對失利,終有一天它會成為你勇氣的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