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樂觀心態(tài)的關(guān)鍵詞:掌控感、積極情緒和解釋風(fēng)格。

家長用對回應(yīng)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積極心態(tài)

2022-07-28 10:55:22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wǎng)    作者:張蔚斐  

  專家|王睿

  張蔚斐

  來源|成長的可能

  暑假來臨,孩子的生活重心從學(xué)校轉(zhuǎn)移到家里,親子之間相處的時間變長,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怎么回應(yīng)孩子其實是一門學(xué)問,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困難,能自己想方設(shè)法解決問題,這樣的能力從何而來?其實,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需要自己面對的困難越來越多,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更多來源于家長小時候的引導(dǎo),其中,家長的每一次回應(yīng)方式,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他們產(chǎn)生影響。

  在家庭教育中,好的回應(yīng)有利于孩子養(yǎng)成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如果回應(yīng)不恰當(dāng),不僅容易引起親子間的矛盾,還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判斷。

  本期,中科啟元兒童發(fā)展中心心理咨詢師王睿就家長的回應(yīng)方式和孩子的積極心態(tài)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了梳理。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該怎么做?孩子做得好的時候怎么夸他最恰當(dāng)?

  #1

  培養(yǎng)樂觀心態(tài)的關(guān)鍵詞:掌控感、積極情緒和解釋風(fēng)格

  在談孩子的積極心態(tài)之前,我們先邀請家長來設(shè)想這樣一個場景:小明和小明的姐姐在搭積木,小明姐姐的積木搭得又快又高,小明沒有姐姐搭得好,為此特別氣餒。小明媽媽對此做出了一些回應(yīng),家長們可以先來思考一下,這種回應(yīng)方式好不好?

  媽媽:“小明,你做的挺好的,你搭的大樓也很棒!”

  小明:“才不呢!姐姐做的才棒,姐姐永遠比我好。”

  媽媽:“媽媽也喜歡你搭的大樓,你是最棒的建筑師。”

  小明:“那為什么姐姐搭的更高,不像我一樣一碰就倒?我搭的最難看,我太笨了!”

  媽媽:“不是這樣的,小明,來,把積木給我,媽媽幫你搭一個比姐姐還高的!”

  小明:“好吧,你幫我做一個,我做的從來就不會成功。”

  家長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案例中的媽媽的安慰方式怎么樣?作為家長,都想培養(yǎng)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的積極心態(tài),我們就從小明媽媽的這三句話中分析該如何回應(yīng)孩子。

  培養(yǎng)孩子的樂觀心態(tài)有三個關(guān)鍵詞,分別是掌控感、積極情緒和解釋風(fēng)格。

  一、掌控感

  小明媽媽說:“我?guī)湍愦钜粋€比姐姐的還高的積木。”媽媽的出發(fā)點可能是希望能鼓勵孩子,讓他更有自信,告訴他:“你在媽媽心里是最棒的。”但如果家長為了更高效,接手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完成的是孩子本身的能力所無法做到的東西,比如小明媽媽做了一個特別好看的積木,但這是小明無法復(fù)制的,對于孩子來說,搭積木仍然不是他的技能,還是無法給他信心。

  更好的回應(yīng)方式是:“媽媽看到你想搭一個跟姐姐一樣高的積木,但你遇到困難了,我和你一起來看看解決辦法。”比如給他搭一個牢固的底座,后續(xù)讓他自己上手,或在過程中幫他查漏補缺。

  在這個過程中,特別重要的掌控感的部分是要給孩子制造“努力后獲得成功”的感受。如果他做事沒有任何困難,做什么都很容易,孩子不會有掌控感,沒有在努力的過程中克服困難和情緒的過程體驗,一帆風(fēng)順或是非常不順,都會影響掌控感。

  “努力后獲得成功”,是家長需要牢記的第一個關(guān)鍵詞。

  二、積極情緒

  想要孩子有積極心態(tài),一定是希望孩子有更多的積極情緒體驗。在這個例子中,小明媽媽也很希望孩子有積極情緒,她安慰孩子:“你是最棒的建筑師。”生活中很多家長也是如此,有時候孩子抱怨自己怎么什么都做不好,覺得自己很笨,家長很擔(dān)心,趕緊安慰孩子“你一點都不笨,你是最棒的。”

  這里要提示家長,如果我們對孩子的夸贊不是事實,尤其是當(dāng)孩子年齡越來越大,這種夸獎就會變成空洞樂觀的夸獎,并不等于積極情緒。

  更好的回應(yīng)是:“媽媽覺得你的大樓前幾層都挺結(jié)實的,后面搭的倒了,是不是你太著急了?”

  在咨詢過程中我們見過一個孩子,唱歌有點跑調(diào),在家里練唱歌時家長為了給他鼓勵,讓他少一點挫敗感,就一直跟他說“你唱的不錯!挺好聽的”,等孩子越來越大,到了幼兒園來,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回事兒,他一唱歌其他小朋友就笑,孩子就會產(chǎn)生疑惑,到底自己唱歌好聽還是不好聽?

  所以,家長要夸贊的一定是孩子的事實部分,比如孩子唱歌跑調(diào)這件事,可能他唱歌調(diào)記不住,但是節(jié)奏很好,或歌詞記得特別好。

  如果是孩子做得比較好的事,就要作出具體的夸贊,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夸出來。有的家長說,我也知道應(yīng)該夸孩子,但是夸孩子都夸詞窮了,這時候也可以參考這個方法??渚唧w的這一件事,比如孩子畫畫,夸他畫的這棵樹很好看,顏色很豐富,夸你看到的事實,也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是真的在認真看我的作品。

  三、解釋風(fēng)格

  當(dāng)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做好“歸因”,也就是家長的“解釋風(fēng)格”,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會接收到來自家長、社會的諸多評價,年齡越大的孩子,歸因越重要,因為這關(guān)系到孩子未來怎么解釋他自己遇到的事。

  #2

  解釋風(fēng)格影響孩子的積極心態(tài),對于負向事件要就事論事

  在今天的分析中,我們會重點展開關(guān)于“解釋風(fēng)格”對孩子的積極心態(tài)的影響。案例中,小明媽媽說:“不是這樣的。”媽媽并沒有對孩子解釋搭積木失敗的原因,沒有提出反證并分析。

  怎樣跟孩子解釋會讓孩子更樂觀?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解釋風(fēng)格,我們分為三個維度來分析一下。

  

  我們向孩子解釋一件事,或是評價孩子做得怎么樣,可以把這件事歸結(jié)為偶爾的或是總是的,也就是永久性。

  例如,今天我一件工作沒做完,我會歸結(jié)為我永遠做事拖拖拉拉的,還是我今天遇到了什么特殊情況導(dǎo)致我的效率變低?這是第一個時間維度的歸因,是永遠做不好了,還是最近做不好?

  第二個維度是普遍性,還是以家長熟悉的上班這件事來舉例,今天我的工作效率低,是特殊的還是一般的?比如這件事我以前沒做過,需要更多資料才能推進,那就是特殊的;如果我不僅這個項目做不好,其他零碎的項目也做不好,那就是一般性。

  第三個維度,是否是個人的原因?是內(nèi)部原因還是外部原因?是自己工作效率的問題還是團隊配合的問題?

  在不同的維度中,有些歸因是對樂觀性有幫助的。對于孩子遇到的挫折來說,偶爾的、特殊的、外部的歸因相對來說是比較樂觀的。

  對于負向的不好的事,家長可以從積極樂觀的角度來講,更傾向于去解釋為“不是孩子壞,不是孩子永遠就是淘氣的、不會社交的,不是個人的、永久的、普遍的”,而是行為壞,只是今天這件特定的事沒做好,是“非個人的、暫時的、特定的”。

  對于負向事件的評價,要就事論事。

  但也有家長提到,如果總是歸因為外部原因,孩子是不是就不會自責(zé)?以后遇事就推卸責(zé)任,這樣也不利于孩子培養(yǎng)責(zé)任感,那么家長該怎么做呢?家長要讓孩子有“行為上的自責(zé)”,不鼓勵孩子將所有責(zé)任完全推卸給別人或環(huán)境,也不要將自己視為引起問題的唯一原因。孩子越大,家長越要綜合地幫助孩子分析原因。

  

  以上圖這句話為例,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作出永久性、普遍性的負面評價,孩子就很難獲得對自己的積極評價,孩子會覺得自己怎么總是惹事,“媽媽總是看不見我的好,是不是我真的不好?”

  尤其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委屈感受就會憋在心里,認為父母無法理解他,也不信任他,或是給自己暗示,認為自己就是不好的、不討人喜歡,總是惹事。到了青春期,親子關(guān)系就容易變得緊張,變得針鋒相對。

  有時候,父母是好心,但把這件事說得太嚴重了,孩子聽著心里也難受,就很難產(chǎn)生積極的心態(tài)。

  正確的回應(yīng)方式是偶爾的、特殊的,如下圖所示。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幫助孩子歸因是很重要的,孩子長大以后怎么解釋一件事,其實映射了家長在小時候如何幫孩子去解釋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