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泄題了,誰也跑不了,如果是營銷,誰愛搞誰搞。”

考研“泄題”事件之下的玄機

2017-12-27 11:39:33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wǎng)    作者:馮瑋  

  文 | 馮瑋

  昨日,微博爆出2018考研數(shù)學科目疑似出現(xiàn)“泄題”事件。

  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一位名叫“李林”的老師,其押題視頻的部分內容與考試內容考點相近,更令人吃驚的是,其中一個考綱外的習題竟真的出現(xiàn)在今年考試的題目中。

  旋即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發(fā)布聲明:“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視頻等材料進行了研判,確認所舉的例題均與實考試題不同?!?/p>

  其實,在考研乃至四六級、公考中,老師押題本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

  押題、押題,題究竟是如何被“押”出來的?

  每年考前,培訓機構及教師老師必定會進行“押題”,即考前預測。而這些的考前押題預測班收費也比普通的授課班型要貴很多,從幾千到上萬,而報名的考生依舊絡繹不絕。

  那么,這樣的押題課程,到底靠不靠譜?

  事實上,考試科目的出題方向是有跡可循的,以研究生考試公共科目為例政治和英語為例。

  政治考試,其主導思想普遍明確,題目又大多與熱點時事相關,只要緊抓當前的政策和形勢,押題并不難。有老師透露:政治預測的屬性更有種“不怕你知道我考什么,就怕你不知道我考什么”的邏輯。

  英語考試也有類似思路,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老師梳理出作文題目及框架,設定關鍵詞,讓學生套用。某一年級在讀研究生表示:“在備考中只要依照理念框架進行準備,分數(shù)不會太低,我之前背過10多個題目,就算遇到新素材,也能往上套舊內容?!?/p>

  這些考前押題又是如何被押出來的?

  據(jù)了解,目前考研機構押題的途徑主要為兩種:其一、通過相關人脈,拿到部分或只言片語的考試方向;其二、多名教師深入教研、研究歷年命題規(guī)律及社會熱點,進而梳理、整合、預判。

  “大多數(shù)的機構都是后者,說白了,就是猜知識點。”某從業(yè)者表示。

  不過,相比于文科科目,這次在質疑泄題的數(shù)學就顯得不那么容易押題了。數(shù)學沒有熱點之說,200多個考點及知識融合后的形式變化,使得數(shù)學當仁不讓地成為“最拉分”科目。

  誠然,每年考試結束后,都會有出現(xiàn)“泄題”傳聞并引發(fā)討論,但為何偏偏這次李林事件尤為受到關注?

  “或許是今年的數(shù)學堪稱歷屆最難?!蹦硺I(yè)內人士表示。

  以某微博截圖內容看,此次的質疑點主要集中于考點相同以及提綱外內容出現(xiàn)等方面。

  

  “除事件本身存在疑點,或許事件發(fā)酵的根源是考生的哀怨,”某考研培訓從業(yè)者說道:“今年的考研數(shù)學堪稱史上最難,有學生稱’自己用12個月復習,卻進行了一場裸考’,足可見其難度?!?/p>

  而此時爆出的泄題新聞,無疑為學生的怒氣提供了導火索。

  

  無論考前如何預測,考后機構一定會宣布“命中原題”——算是行業(yè)大多數(shù)機構的營銷手段之一,而其“套路”亦絕不僅于此。

  “泄題”、“可以拿到真題”—部分機構的營銷套路

  “你怎么知道那些留言的一定全是考生呢?有些機構就把這種‘泄題’當成自己的營銷手段?!蹦晨佳袡C構創(chuàng)始人接受多知網(wǎng)采訪時表示。

  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部分考培機構會在非公開場合對考生“暗示”,有渠道可以拿到原題,以此作為賣點。

  再翻看每一家考研機構的宣傳頁,幾乎都有醒目的“押中X道題”類似的宣傳語。

  對考生而言,最關注的就是最后的考試成績。奔著考生的心態(tài),各種夸張、虛假營銷手段層出不窮:

  其一、比拼命中率

  許多機構會在考試后發(fā)布喜報,公開押中的原題數(shù)量或具體內容,行業(yè)間更有在喜報內容上競相比拼的架勢:

  “命中率穩(wěn)居全國第一”、“命中考研原題,震撼教育行業(yè)”、“在我們這里,押中原題很正?!薄?/p>

  有從業(yè)者表示:“只要該考點出現(xiàn)在任意一堂課、講義或者教師微博里面,都算命中。所以,任誰都可以說自己命中原題?!?/p>

  

  更有甚者會在考試結束后依據(jù)考試內容進行內容摘取,再買通少數(shù)門戶網(wǎng)站,將該預測標注更早的時間發(fā)布到網(wǎng)站中,以制造曾經(jīng)預測的假象。

  其二、保過班

  保過班在公考及考研輔導機構中較多,機構在宣傳時多會提供往年錄取率超過90%的相關內容,并承諾學生沒考進就退還部分學費。

  

  (某培訓機構2019招生主頁)

  “但是這些錢已經(jīng)算進機構的成本里了,即便有所退還,機構依舊盈利?!贝送?,該業(yè)內人士建議學生可以針對通過率詢問兩個問題:“通過率的統(tǒng)計方式和機構成立第一年的通過率是多少?”

  他解讀,第一個問題很容易看出對方破綻,而第二個問題則是考慮到一家機構每年都要保證通過率在90%以上以及每年都要有所增長的特性,以此來看其如何“自圓其說”。

  其三、授課老師貍貓換太子,考研名師資歷造假

  據(jù)某考研名師透露,目前行業(yè)中一些粉絲過萬的名師,實為“三假老師”:即學歷假、教育背景假、名字假。

  其四、心理恐嚇式營銷

  今年曾有機構宣稱今年考研報名人數(shù)較去年翻了一番,從兩百萬變成四百萬?!斑@是非常低級的恐嚇,用來嚇唬學生如果不報輔導班就一定會被擠下去?!?/p>

  其五、虛構成功案例和成功學員

  大學生普遍對學長學姐的推薦格外信賴,曾有某培訓機構官方網(wǎng)站首頁印有多位全國考研狀元資料,其中曾有人質疑照片為PS合成。

  也有些機構在考研結束后,花錢讓考上的人來假冒學員進行宣傳。

  此外,一些高端培訓班會找專業(yè)對口的研究生為考生進行一對一輔導,但是這些學長學姐不一定懂得培訓經(jīng)驗,也沒有動力好好備課,“所以報了這種一對一專業(yè)課培訓班,孩子的結果只能是認命。”業(yè)內人士分析。

  

  (電影 《天才槍手》)

  某老牌考研機構CEO曾在內部表示:“考研的學生就像韭菜,一茬又一茬,這批不行,還有下一批?!?/p>

  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部分考研機構對學生的態(tài)度,據(jù)業(yè)內人士透露的傳統(tǒng)考研培訓機構的成本結構顯示:營銷成本45%、服務成本20%、管理成本15%、人力成本15%、利潤5%。

  為了提升5%的利潤,在人力和管理不變的情況下,機構只能壓縮服務成本,減少對教學和教研的投入。

  故此,就在營銷成本與利潤的平衡間不斷惡性循環(huán),最終使得機構難以真切關注到學生的實際需求。

  或許,今天的考研市場,仍處在一個呼喚秩序的時期。而某考研機構CEO對類泄題事件的想法,則顯得引人深思:

  “如果真泄題了,誰也跑不了,如果是營銷,誰愛搞誰搞。”(多知網(wǎng) 馮瑋)